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將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而在親子教育中,卻有著很多的誤區存在,這些錯誤的方法小則讓孩子過得不快樂,大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危害到家庭、社會。
這里,我們就列舉一些親子教育中經常出現的誤區,供父母們了解。
一、期望不切實際
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期望孩子出人頭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不過,不考慮現實因素,不考慮孩子的興趣,而一味地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甚至期望超過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時,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亦或是變得自卑,連他本身的能力都發揮不出來了。
二、責罵過于頻繁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表現不好,都喜歡進行責罵。但其實責罵過于頻繁,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做得不好時,心里已經非常難受了,如果父母不進行安慰和指導,反而是責罵的話,要么讓孩子變得懦弱,要么冷漠,要么叛逆。
三、總是和更優秀的孩子比較
相信不好父母都喜歡這樣做。“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這種比較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很糟糕,更有甚者,還會激起對其他孩子的憤怒。這種比較實在是得不償失。
四、預言孩子前途不好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父母經常會說,就你這樣,以后肯定……。殊不知這種在父母看來是激勵的話,在孩子那里就像一個插入心里的刺,隨時隨地都在傷害著他們。我父母都覺得我不行了,我還真的有用嗎?自暴自棄是這種孩子經常出現的結局。
五、幫孩子做太多
很多父母理解的愛,就是幫孩子搞定一切。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會造就什么都不會的孩子。孩子在家里,有父母的幫助可以過得很好,但在學校,在外面,沒有父母,只能依靠自己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那時他們就只有一個想法:回家!躲回家里,回到那溫暖的小窩,什么責任,什么任務,都不要了。這樣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躲避困難、缺乏責任感等問題。
六、不相信孩子
有些父母特別不相信孩子,覺得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孩子乖,沒有別人家的孩子聽話,當孩子告訴媽媽,我今天下午都在寫作業時,媽媽會不相信,覺得自己的孩子才沒那么乖呢。久之,孩子便會覺得,反正你都不信我寫了作業,那我寫來干嘛呢?于是就開始偷偷去玩,這一下被媽媽發現,正中下懷,“你還說寫作業,明明就在玩呢!”不信任的結果往往會造成自我預言實現,孩子會變成你所擔心的那種樣子。
專業的廣州心理咨詢機構——心燈心理提醒您,如果您感覺自己在親子教育、兒童心理方面遇到了問題,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請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020—29038776,或預約QQ:841815372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給您最專業的服務。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