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街玩,發現了一個很獨特的現象:一個上小學的孩子拖著行李箱上學。行李箱里都是書本,卷子,輔助資料,林林總總裝了半箱子。突然覺得這么點的孩子太可憐了。本來應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卻被學習超負荷的壓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在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小孩子都承擔著太多的學習壓力。有的父母說,給他們壓力是為了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是為了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似乎,學習成績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決定著他們將來的成就。可是,讓他們一味的學習,真的能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答案是否定的。牛頓小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好,可他卻是近代科學的開創者;安徒生小時候的成績并不理想,可他卻成了著名的童話作家。而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小時候是個神童,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卻成了庸庸之輩。由其可見,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廣州心理醫生告訴您,要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家長就應該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注重孩子的心靈塑造,讓他們有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是一片光明。那么家長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第一,要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學會分享。
中國的很多父母都有著溺愛孩子的心理,把一切好的都給了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給孩子買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而任性的孩子大多都比較自私,總覺得他所喜歡的東西就應該是他的,沒有一點分享的自覺性,也就不會有愛心。因而家長不應該過分的寵溺孩子,應該引導性的讓孩子學會分享,從而做到真正的愛孩子。
第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自立。
中國的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的孩子磕著,碰著,累著了,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吃飯了要端給孩子,喝藥了要提醒孩子,孩子的房間亂了,自己一聲不吭的為孩子整理收拾。久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離開了父母就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了。一個連生活都自顧不暇的人,怎么可能會有所成就呢?因而奉勸所有的父母,不要一味的幫助孩子,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將來的社會上立足。
第三,尊重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例如一個近視的人戴了隱形眼鏡,孩子會說,那個人的眼睛里又穿了一個眼睛;天上有著白云朵朵,孩子會說,天空開了白花。稚嫩的語言,卻充滿了想象,充滿著創造。家長應該捍衛孩子的這種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它體現的是一個孩子的思維,一個孩子的世界。鼓勵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在將來才有可能在一成不變的事物中找到契機,走向成功。
第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樹立自信。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很多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都會需要家長的簽名。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檢查完之后讓父母簽名,這樣為了不受到批評,孩子會自動的把自己的作業做好的。時間長了,他們就有了自信心,而且即使有錯題,他們也不會推卸責任,這樣在無形中就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當然父母要從生活中,學習中點點滴滴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只有有責任感的孩子長大之后才會更受社會的歡迎。
有愛心,能自立,能創新,敢于承擔責任,擁有了這四點,你的孩子就擁有了一個健全的人格,就能在將來的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