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學是榮格所帶頭發展出的一支心理學,又稱榮格心理學或原型心理學。
起源
榮格認為人的心靈包含有意識的自我(ego)、無意識兩大部分。有意識的自我是由記憶而有連續性的。但榮格認為自我只是整體心靈(psyche)的一小部分,無意識才更具影響力。夢是無意識對自我所開的窗子。整合自己無意識的的特性會自然的發生而發展個人的個性,這種程序叫做個性化。如果一個人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相互矛盾無法整合,則會產生精神病的癥狀,如恐懼癥、戀物癖、或憂郁癥。須經由分析 去了解與認識未知的無意識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夢或是對藝術品或詩的反應。
榮格認為無意識又分為個人無意識及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包括個人的種種情結,而集體無意識則包括人類整體經千百年累積在無意識中的寶貝。其證據是榮格在世界各地所收集的人類共同的象征。他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寓言得到所有人類共有的原型。所以在個性化可能發現超出個人經驗的象征。其中的內容可視為人基本問題,如生命、死亡、意義、快樂、與恐懼,也可能有靈性方面的觀念。
性格分類:
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性格可分為外向與內向。里比多(libido)是一種心靈的能量(或可說是氣),內向的人,他的這種能量是向內的而且是主觀的。外向的人,他的這種能量流向屬于外在的他與別人的關系。內向的人,較易得包括妄想在內的精神分裂癥。外向的人,較易得躁郁癥。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思想
(一)字詞聯想實驗
榮格于1904年在伯格爾斯立對精神病人做過字詞聯想實驗,并提出了著名的情結理論。為此在1909年他獲得了同弗洛伊德一起到美國克拉克大學演講的殊榮。
字詞聯想實驗并不是榮格創始的,他是由高爾頓于1879年首創的。以后馮特又把它引入到實驗心理學。榮格用一張寫有100個刺激詞的字表都對被試進行測驗,主試每次念一個詞,要求被試用頭腦中出現的第一個聯想詞對念出的詞做出反應。
在實驗中榮格 榮格發現,有時被試做出反應要花相當長的時間,而被試對造成反應時延長的原因卻解釋不清楚,榮格猜想這可能是由于抑制反應的潛意識情緒引起的,于是他把那些反應時間較長的刺激詞、回憶錯誤的反應詞和重復的刺激詞都稱為“情結指示詞”。
通過進一步分析,榮格認為,在潛意識中一定存在著和人的情感、記憶、思維等相關聯的各種情結,任何觸及到這些情結的詞都會引起反應時延長。至此他發現,通過情結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二)情結
榮格于1904年在伯格爾斯立對精神病人做過字詞聯想實驗,并提出了著名的情結理論。為此在1909年他獲得了同弗洛伊德一起到美國克拉克大學演講的殊榮。
首先,情結是一些相互聯系的潛意識內容的群集,是整體人格結構中一個獨立存在的較小的人格結構。它是自主的,帶有強烈的情緒和情感色彩,具有自己的內驅力。
其次,情結雖然是潛意識的,但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并足以影響意識活動。因此,情結是“夢和癥狀的締造者”,是通往潛意識的捷徑。
再次,情結屬于個體無意識的范疇,它可以把個體無意識及其被壓抑的內容與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聯結起來。
最后,人人都有情結,只是在內容、數量、強度和來源等方面各不相同。榮格認為情結的主要來源是:童年期的心理創傷,如經常受到父母或他人嚴厲批評會使人產生“批評情結”,與本性不和諧的道德沖突,如一個人的性驅力和他認為手淫與發生婚前性關系是邪惡的觀念之間的沖突,會導致性壓抑或產生敵意、焦慮的情緒。
(三)人格結構理論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也是一種整體人格結構理論。他把人格的總體稱為心靈,認為心靈既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有機整體,又是一個層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結構。它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意識,是人的心靈中唯一能夠被個體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榮格認為人的意識發展過程就是人的“個性化”過程,它在人的心理發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認識自己或意識到“自我”。自我是意識的核心,它由各種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情感組成,意識的作用類似于看門人的角色,他對進入心靈的各種材料進行篩選和淘汰,使個體的人格結構保持同一性、連續性。同時它也在不斷地充實、完善和塑造著新的自我。
個體無意識,榮格認為對人格及其發展影響最大的還是無意識,它包括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個體無意識是無意識的表層,它包含了一切被遺忘了的記憶、知覺以及被壓抑的經驗,由于它是發生在個體身上的、和個體的經驗相聯系的心理內容,因此被稱為個體無意識。
個體無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情結”的形式表現出來,情結決定著個體人格的許多方面,當我們說某人有某種情結時,如自卑情結、性的情結、錢的情結等,指的是他的心靈被某種“心理問題”強烈地占據了,使他無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他本人卻沒有意識到。榮格認為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幫助病人解開情結,把人從情結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但榮格后來發現,情結并非只起消極作用,實際上它常常是靈感和創造力的源泉。特別是強烈的情結會驅使人去創造精妙絕倫的作品。榮格早期認為,情結起源于個體的童年經驗,后來他發現情結最深層的根源是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是榮格最偉大的發現,也是最深奧費解和引起最大爭論的一個理論問題。綜合榮格各個不同的界定,它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它在每一個世紀只增加極少的變異,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
集體無意識的主要內容是原型,它是一種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種存在都根據這種原型而成形。它深深地埋在心靈之中,因此當它們不能在意識中表現出來時,就會在夢、幻想、幻覺和神經癥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現出來。榮格把畢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究原型,他曾確定和描述過幾十種不同的原型,但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和自性。它們在人格結構中各起著不同的作用。
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現出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
阿尼瑪(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又稱為男女兩性意向。阿尼瑪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尼姆斯指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這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男女相互交往所得的經驗而產生的。
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密、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確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自性(self)它是集體無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這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
(四)力比多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視為推動心理活動的唯一的性能量,而榮格的力比多則是一種普遍的生命力,“一種心理過程的強度,它的心理值。”后來,榮格用心理能量取代了力比多。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