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求道于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
三十而立,意味著人在三十歲的時候,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的責任,不求成家,但也有了基本的事業,能夠依靠自己較好的在社會上生活。
然而,在飛速發展 社會,三十,真的能立得起來嗎?節節攀高的房價,日益難尋的工作,再加上讀書時間的增長,讓我們在三十的時候太難“立”起來了。
試想下,按照7歲開始讀書計算,本科生畢業的時候大約是23歲,碩士大約是26歲,博士則接近甚至超過30歲了。昨天發布的《2013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報告》揭示,今年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酬上海是4859元,北京是4746元。而去年上海、北京的房價為21000、20700元/平方米,按照如此薪酬與房價的差距,想要“立”起來,著實不太現實。
很多朋友也是這樣,在接近三十歲時,普遍會感覺到焦慮,看著自己一無所成的事業,一無所有的積蓄,都倍感頭疼。在二十出頭的時候,他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玩自己喜歡玩的東西,但普遍在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收心,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思考自己如何“立”起來了。
在現代社會,或許這個“立”,我們不要理解成“成家立業”的“立”,而理解成思想上的“立”,或許會好一些。
根據職場的職業錨理論,每個人在最初工作的五年里都是迷茫的,大約需要花五年左右的時間來確定今后的方向,而算算時間,從大學畢業開始,二十八九的時候差不多正好是五年。所以,大約在這個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能夠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同樣的,三十的時候,人們普遍也會更加成熟。不會僅僅為了那不實際的夢想而努力,會加入很多現實的因素。不會像以前那樣,因為想做什么所以做什么,而變成了可以做什么所以做什么。這是一種思想上的成熟,一種“立”的體現。
不要對現在的三十年齡的人要求太高,他們已經為經濟的快速增長背負了太多太多。給他們一些空間,一些自由,讓他們自由的發展吧。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在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下,在多元化的科技進步下,他們未來能做的,會比我們更好,只是起步稍微晚了一些。多一些理解,讓我們的理解和包容,成就更多大器晚成型的人才吧!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